这十部电影都是伟大导演的遗作
小津安二郎一生不可思议地一共拍摄了53部故事片,他于1963年逝世,享年60岁。任何喜欢小津电影的人,都肯定看了很多部他的作品,虽然有个笑话是说,很难找出那些家庭情节剧之间的区别。
小津的最后一部电影《秋刀鱼之味》(1962)也不例外,其故事情节与《晚春》(1949)和《秋日和》(1960)相似:一个年迈的鳏夫(笠智众饰)温柔地劝说爱女结婚,尽管他知道女儿的婚姻会让他孤独地度过余生。
小津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,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责任和无私的令人心碎的故事,不动声色,但余味悠长。小津在《晚春》中已经把这个故事拍得很好了,接下来的电影似乎也没有做多大革新。相反,他对这个让他全神贯注的设定进行了精简,尝试了一些温和的变奏,重新组织以得到一种不同的效果。至于《秋刀鱼之味》,与其说是导演职业生涯的总结,不如说是他将这些元素完美地糅合起来的更精致的作品。
并不是所有伟大的导演都会留下一部值得骄傲的谢幕之作,或者一部可以稳稳地被列入最佳影片之列的作品。身体健康每况愈下,创造力衰减,或者仅仅是拍了一部跑偏的电影(谁知道还会不会回光返照)后就走下坡路,这些都是可能发生的状况。但是,就像以下十部力作所证明的那样,偶尔也有导演能经受住时间的磨砺。
在其最后一部电影于纽约首映的前一周,F·W·茂瑙悲剧性地在太平洋海岸高速公路上遭遇车祸意外身亡,享年42岁。他的告别之作《禁忌》摆脱了好莱坞大制作《日出》(1927)的奇技,进入了明亮的南太平洋。影片故事发生在法属波利尼西亚,讲述的是一对恋人在女孩被选为众神的圣女后逃离家园的故事——禁忌即人类的注意事项。
茂瑙与民族志纪录片导演罗伯特·弗拉哈迪一起筹备过这个项目,但两人对这部电影的目的不同。弗拉哈迪想要的是真实和自然主义,茂瑙是一位诗人,他把异国情调当作视觉诗歌和身体感官研究的跳板。
其结果引起了争议,因为虽然它记录了当地岛民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,但它却像一个关于伊甸园的寓言故事一样,以一种狂喜的感觉和抒情手法进行拍摄。葡萄牙导演米格尔·戈麦斯在他2012年的电影《禁忌》中致敬了茂瑙的「乐园/失乐园」结构。
1955年,马克思·奥菲尔斯执导的这部「终极」(双重意义上的)电影在法国拍摄完成,也就是他去世前两年。行云流水的移动摄影和不断变化的构图,甚至胜过了他晚期的其他杰作,《轮舞》(1950)和《伯爵夫人的耳环》(1953),《劳拉·蒙特斯》的成就让影评人大卫·汤姆森赞叹道:「某些蝴蝶在其陨落之前,在空中表演了最为苛求、优雅的动作」。
这也是奥菲尔斯的第一部彩色电影,它生动地描述了这位十九世纪宠妓的生活——她与弗兰茨·李斯特以及路德维希二世等人的旅行和风流韵事。这些记忆——为了满足观众的强烈欲望——以闪回的方式在马戏团的舞台上被唤起,在彼得·乌斯蒂诺夫饰演的马戏团主持人的引介下,劳拉·蒙特斯名声大噪。
正是这种复杂的结构招致了影片在票房上的失败,也导致制片方重新编排了叙事,缩短了片长。直到半个世纪后,奥菲尔斯最初的图景才得以修复,并让观众得以再次体验到它那精心设计的辉煌。